Canon 的新機 G7X M3 / G5X M2 8月1號在台灣發表,這兩台大家期待很久的小相機,特別是 G7X M3,距離上一代發表之後已經隔了三年多的時間,台灣佳能竟然好像不太在意一樣,不但在發表之前沒有放出太多消息,發表當天也就只有幾家媒體有發新聞稿,甚至 Mobile 01 都只有拿 G5X M2 隨便拍個幾張就帶過了,雖然不知道之後會不會有更深入的報導,但整個氣氛就是讓人感覺很怪。
8/9補充:01 的 G5X M2 測試出來了,個人感覺對於缺點是避重就輕,特別是對焦的部分淺淺帶過,另外也有網友自己跟 RX100 M5 比較的文章,兩個人都不約而同用了「均衡」來形容,恩……
個人觀點,為什麼台灣佳能會對這兩台相機的發表如此消極,一方面是因為買相機的人真的很少了,如果長期有在觀察台灣最大的兩個討論區 PTT 還有 Mobile01 上的討論狀況,就會知道現在相機版面的文章回應量跟以前比較起來真的少很多。
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兩台相機相較前一代根本沒有太多的進步,所以也沒什麼好拿來做文章的地方吧,可以看看下面兩個測試 G7X M3 錄影對焦速度的影片,在 2019 年我只能用悲劇兩個字來形容。Canon 明明就有非常好的 DPAF 技術,但卻受限於 1 寸的 CMOS 不是自產,是跟 SONY 買來的,所以沒辦法把自家最好的技術用上,相信對於所有期待 G7X M3 的人來說都是一個遺憾,雖然有不用裁切的 4K 錄影功能,但對焦這麼慢的話,應用的範圍受限許多。
還有一個部分是,G7X M3 跟 G5X M2 無論在外觀跟內部功能上,其實差距非常小,也許造成台灣佳能不知道要怎麼讓消費者去買比較貴的 G5X M2,所以目前看起來他們採取的方法,是想把 G5X M2 定位在「拍照片」使用,而 G7X M3 定位在「拍影片」使用。
但事實上 G5X M2 和 G7X M3 在「拍照片」功能上,除了 G5X M2 多了 101 – 120 這個焦段,然後近拍稍微強一點之外,就沒有大差別了。當然 G5X M2 有一個電子觀景窗,但這東西對於照片的畫質完全沒有幫助,反而是 G7X M3 雖然價格較便宜,但功能還更多,例如 3.5mm 麥克風孔、傳送 Youtube 串流,藍芽技術也是更好的 4.2 版本 (資料來自 Canon 日本官網:G5X M2 / G7X M3 )。
如果 G5X M2 保留熱靴的話,也許還有些搞頭,取消熱靴雖然外觀更小、更容易被某些族群接受,但相對也失去了 G5X M2 的獨特性及降低了拍照的應用範圍,現在 G5X M2 的特色剩下「擁有 101 – 120 mm 焦段,且在這一段還能提供 F2.8 光圈的 1 寸 CMOS 相機」,在這個定位及定價下,被自家的 G7X M3 以及 Sony RX100 M5 左右夾攻,撇開「發色」不談的話,有多少人會買單,我持保留態度。
相較於 G5X M2,G7X M3 還有幾點可取的地方,一個當然就是終於願意給 3.5mm 麥克風接口了(市面上另一台是 RX100 M7),對於影片創作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,但是對於已經用 G7X M2 當作創作工具一陣子的人來說,應該早就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法了,為了這個麥克風接口而升級的人會有多少呢?再來是支援垂持影片、Youtube 直撥,這也是相機功能的一個創新,最後是有一個針對 G7X M3 推出的配件 (雖然看起來其他型號也能用):HG100-TBR,是一個小三腳架加上藍芽遙控器的東西,這東西之前在 Sony 我就看過類似的,差點還為了它而去買 RX100 系列的相機,它的好處是可以在手持自拍錄影的時候,增加相機與你之間的距離,並且也增加手持穩定性,而且還能夠操控一些簡單的功能,HG100-TBR 的創新點是在於它是用藍芽控制的,而 Sony 的遙控三腳架,例如 VCT-SGR1 ,是要用 USB 孔連接的,如此一來就不能邊遙控邊充電。
針對以上幾點,我認為 G7X M3 絕對是比 G5X M2 值得購買的,不過兩台我應該都不會買,我還是把錢拿來買鏡頭比較實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