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鏡頭規格與測試,這邊就不多說了,Google 一下應該有很多報導,這篇是X大叔的使用感想,關於 EF-M 32mm f1.4 這顆等效大約全幅 50mm 的鏡頭。
EF-M 32mm f1.4 鏡頭,等效大約是全幅相機上 51.2mm 的焦段,很多人說全幅相機上 50mm 左右的焦段,最接近人眼視角,這個說法雖然以科學的角度來看不是完全正確,但也多少能夠解釋等效 50mm 鏡頭的一些特性。
關於等效 50mm 的閒聊
50mm 這個焦段拍出來的相片,很真實,但另一方面就是,很無聊。它沒有廣角鏡的延伸感,也沒有中長焦鏡的壓縮感,當你在看一張 50mm 鏡頭拍出來的照片的時候,很像這個景色就在你眼前,透過你的眼睛看到的一樣。
我並不建議一個初學者,把等效 50mm 的鏡頭當作你的主力鏡,雖然很多人會這麼建議,但是它其實會讓你感到沮喪。問題出自於,現在大家都習慣透過手機鏡頭來看世界,或是看自己,而目前的手機鏡頭通常是等效 24mm – 28mm左右的廣角鏡,所以如果初學者帶著一顆等校 50mm 鏡頭出去的時候,首先自己會覺得不夠廣,什麼東西都拍不進去,再來如果你要拍人像,那更是悲劇,因為對方一定會說「你把我拍胖了」,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,少了廣角鏡頭的延伸感,臉跟腿都不再被拉長的情況下,大家怎麼看自己都不習慣,所以其實 Canon 也很聰明,走親民路線的 EOS M 系統,先給了超廣角 11-22mm 及標準 22mm,這種比較迎合大家口味的鏡頭。
如果上述這麼說了,你還是對等效 50mm 鏡頭有興趣的話,可以去查一下布列松這位大師,相信你會對於什麼叫「很寫實」很有感覺,甚至你會忘了淺景深這回事。
至於焦段對於人像顯瘦顯胖的影響,可以到 Google 上搜尋圖片,關鍵字:focal lenth portrait,或看看下面這張在 Google 上面廣為流傳的對照圖,應該就會懂為什麼我說用 50mm 拍人,你可能會挫折感很重了。
EF-M 32MM F1.4 鏡頭感想
一接觸這顆鏡頭,第一個感覺是,塑膠感有點重,身為一顆 EF-M 原生鏡中定價最貴的鏡頭,這樣的質感讓人稍微失望,甚至輸給市價目前大約 2500 的 EF-M 18-55mm 鏡頭,不過雖然質感差強人意,但接上機身之後顏值還是不差的,這邊幫它板回一點分數。
再來是他在側邊有一個開關,可以選擇要在「0.5m ~ 無限遠」以上對焦,或是在「0.23m ~ 無限遠」對焦。當把對焦距離設在「0.5m ~ 無限遠」這一段時,對焦速度會比較快,但是當你要拍攝近距離畫面的時候,常常會忘記去調整開關,就在那邊對半天對不到焦,而近距離拍完之後如果又忘了調回來,又會覺得對焦速度怎麼那麼慢,這一點必須要習慣,不過這是一個非戰之罪,畢竟 Canon 給了這顆鏡頭 0.25 倍的放大率,是所有 apsc 無反單眼系統中,等效 50mm 左右定焦鏡頭當中最大的放大率,只是這個開關讓我有點擔心它得耐用度就是了。(放大率比較對象 XF 35mm f1.4、XF 35mm f2、SEL 35mm f1.8 OSS、Sigma C 30mm f1.4 DC DN)
使用起來我覺得這是一個讓人有信賴感的鏡頭,對焦快又安靜,最近對焦距離短的特性讓他成為一個拍食物相當好的選擇,雖然有時候會因為座位較窄的關係,無法一次讓所有食物都入鏡,不過你可以站起來拍,或是只讓部分畫面入鏡,也是別有一番趣味。




F1.4 的大光圈讓它成為你夜晚散步的最佳夥伴,發色保持 Canon 一貫的風格,畫面清亮並忠實呈現,銳利度也是一流,白天散步配 22mm 餅乾鏡,晚上配 32mm 大眼睛,是我認為目前 EOS M 系統的最佳解。








在餐廳吃飯時,常會遇到昏暗的燈光加上雜亂的背景,這種場景也是 32mm f1.4 的拿手好戲,而且這個 size 的鏡頭配上 EOS M 系統的機身在餐廳拿出來,還不到會嚇到人的程度,對於恥力不足的我來說,真是天賜神器。




這是目前在 EOS M 系統上光圈最大的原生鏡頭,我不會跟你說一定要入手,因為等效 50mm 在目前的環境下真的不是一個很受歡迎的焦段,而且接下來 sigma 要把 16mm/30mm/56mm 的 F1.4 戰隊移植到 EOS M 接環上,也是讓人興奮到模糊的消息,其中 16mm F1.4 等效 25.6mm 左右的焦距,對於習慣手機視角的人來說,應該會更好上手才是。
話雖如此,我認為這是一顆很好訓練自己對畫面「取捨」且「專注」的鏡頭,且 50mm 的視角會帶給人的安定感以及即視感是無法被取代的,有機會的話,請務必感受一下它的魅力。